首页  >  主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 详情

新闻中心

< 返回

港口区块三项案例获批第五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05 浏览次数:

连云港港新闻网(通讯员  港航发展部)从市自贸区管委会获悉,省自贸办已于11月30日发布第五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自贸片区各有5项案例获批,其中,连云港片区港口区块3项案例入选,分别是来自中哈基地的“过境钾肥‘集改散’直装作业模式”、东方公司的“创新进口矿产品‘散改集’作业模式”与“过境车辆笼车运输新模式”。

这是港口区块继今年6月、9月分别获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秀观察案例之后,2024年省级案例争取工作圆满收官的又一好消息。截至11月底,港口区块累计获批省级创新成果21项,占全市省级创新成果的42%。

此次获批的3项案例是港口区块联合连云港海关探索制度型开放,全力优化港口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以中哈基地的中亚过境钾肥业务为例,针对中亚过境钾肥周转时间长等问题,中哈物流公司联合海关创新监管、业务流程,形成中亚钾肥过境“集改散”直装作业模式,实现中亚过境钾肥搭乘班列运抵中哈物流基地,直接卸载装汽车分流至集装箱码头,全程无纸化办理出口核放,并采用“集装箱翻转”新工艺将过境钾肥直装入散货船,中亚过境钾肥全程零等待、零污染、零货损,大幅减少了作业环节约43%,过境全流程时间压缩60%左右。



进口矿产品“散改集”作业模式则是东方公司为解决进口矿产品散装转运环节货损等问题,联合连云港海关改革创新,最终形成允许进口矿产品卸船环节将货物装入集装箱存放,海关放行后直接提离的作业模式。该模式有效避免货物损耗和品质变化,也减少矿产品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按全年100万吨测算,可减少装箱时间约1.5万小时,节约人力和机械资源1000万元以上。

过境车辆笼车运输是港口整车出口业务的一大亮点。东方公司联合海关、中铁特货,依托中铁特货JSQ6型汽车运输专用列车,开辟了连云港港过境商品车海铁联运模式(中铁特货笼式专用运输列车<JSQ6>)。



相比传统集装箱班列运输,该模式下作业流程从6个简化至4个,整列笼车班列装载能力提升93%、装载用时较集装箱装车节省约57%,极大提升了港口汽车过境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