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 详情

新闻中心

< 返回

“变”字当头促发展 勇立潮头逐浪高 ——写在连云港港开港90周年之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18 浏览次数:

记者 孙子安

 

       东方巍峨起苍茫,陆桥如虹贯欧亚。
       陆海交织四洋汇,东西偕行九州连。
       1933年,随着海兰铁路上一阵清脆的汽笛声,孙家山下新生的连云港港,实现了吞吐量“零的突破”。
       2008年,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破1亿吨。
       2022年,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破3亿吨。
       从“0”到“1”,港口用了75年。从“1”到“3”,港口仅仅用了14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大写的“变”字。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自动装车系统、智能理货系统、E港通平台、蓝宝星球多式联运平台、“云港电拖一号”轮、船用岸电技术、电动集卡全自动换电站等硬核成果不断涌现;建立大气污染立体防护体系、大力提倡“散改集”运输方式、港区货种结构调整、多措并举修复海洋生态等一系列创新方案落地实施,一举改变了港口原本“低技术、高能耗、脏乱差”的传统印象。
       新时期,连云港港不仅仅要做全市的核心战略资源,更要念好“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发展建设经,做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2023111817473938.jpg

 

       港口变得更“聪明”
       11月16日,蓝宝星球智能惠商应用线上客服,正在为一名来自河南的客户提供下单服务。完成下单后,该客户将享受蓝宝星球于今年8月全新打造的多式联运2.0平台,带来的全流程、多样化的“智慧”物流服务。
       蓝宝星球多式联运2.0平台整合铁路班列、内河航运、公路集运、空中运输、仓储物流等信息,集物流商城、“直客通”、“云配货”等三项功能于一身,是连云港港“数智港口”建设的成功实践,曾代表港口亮相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获得中外客商一致认可。
       近年来,连云港港围绕提升综合竞争力,以打造数智型港口为目标,聚焦前沿新科技、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全力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智慧”物流服务。
       连云港港正在努力对传统码头进行技术生机改造,实现作业流程无人化、自动化。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以下简称:中哈基地)可以实现1人远程操控3台轨道龙门吊作业,一改过去刮风下雨跑现场的窘境。
       由“1”到“3”,优化了工艺流程、提升了作业效率,工人作业也更加安全。
       此外,新苏港码头皮带线自动化装车系统、东粮公司散粮智能化自动装车系统、集装箱码头智能闸口及智能理货系统纷纷上线,依托“科技”的力量,全港“自动化”狠活正在不断挖潜出新……
       当前,令人关注的连云港港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正在紧张筹建中,该码头将应用5G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最前沿科技,构建智能调度、智能操作、智慧交通在内的继承系统。大大提升连云港港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
       11月16日,在中哈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的一块超宽屏上,远在4000公里外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列刚刚驶入场站的连云港中欧班列进行卸车作业。
       “这块屏最大的作用是能够让连云港工作人员对中哈基地、无水港的接发车数据、实时运转情况了如指掌,方便我们提高作业效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说。
       中哈基地的超宽屏代表着数智型港口的另外一个层面,即大数据收集、归纳处理与应用。
       “港口正在全力推进全港‘大数据中心’建设。”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吴治明表示,“大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汇入海量数据。作为连云港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大脑”,它还能够通过相关软件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大数据中心”,港口还将立足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着力构建港域资源智能化协同调度,积极搭建连云港E港通平台,打造口岸商贸交易全链条便利化服务。
       今年以来,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生产管理系统二期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
       项目建成后,在实现中哈两地之间跟踪协调集装箱查验与发运情况的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整合商务账单和计费模块、汽车提送箱功能模块、散货堆存接卸统计模块等,大幅提升无水港接卸班列能力。
       中哈合作的这一信息化成果,是口岸物流实现生态化协同的生动实践,也是连云港电子口岸升级版——E港通平台的直观体现。这个面向海关、铁路、货代、场站、车队的口岸公共管理平台,为港口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政务+商务一体化生态圈”,全面提升连云港口岸通关和物流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

 

2023111817480054.jpg

 

       港区变得更“绿色”
       11月16日上午,在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记者发现,港区道路两侧绿化带苗木与密植花木,依次排开、错落有致,起到了较好的绿化美化、降噪减尘作用,而这只是连云港港绿色港口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交通部门指示要求,围绕港口污染防治重点——大气污染防治,连云港港开展靶向治理,不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立体防护体系,还推出多项举措力保‘海港蓝’不褪色。”连云港口控股集团安全总监、安环部总经理殷东海表示。
       港口紧紧围绕“源头治理”,码头前沿采取“防尘漏斗+固定雾炮”双保险组合;码头后方堆场上,为货垛盖上紧实的“苫盖网”;汽车自提作业时,“雾炮车+清扫车”王牌组合左右开工,让扬尘无处遁形;运输过程中,港口对货车封闭性、货物苫盖、装货高度以及车轮粘带等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港区内主干道路及港界道路全天候保证完整湿式清扫 6 次以上。
       为此,连云港港在散货码头露天堆场已设置防风抑尘网8900米,同时建设围墙、防护林等防尘屏障,配备苫盖网4万块、喷枪约1000支,清扫车、洒水车等保洁车辆约100台,各类雾炮100余台套,车辆冲洗设施13套。此外,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已覆盖全港10家散货作业单位,自主建设72台套粉尘在线监测设备,并搭建港口粉尘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实时查看TSP、PM2.5、PM10等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能够更加灵活、有针对性地采取抑尘措施。
       将散杂货装进集装箱,利用“散改集”工艺,也能去除扬尘污染。
       11月16日,记者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港口保税二期看到,搭乘火车由山西来的开顶箱焦炭,正通过“散改集”设备,源源不断地倒入被翻转90度的水运集装箱中,再由正面吊将一个个装好货的集装箱吊装发运至港口码头发往广西。
       江苏连云港港物流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介绍,通过“公转铁”“散改集”运输方式转型,连云港港每年减少柴油车运输数十万次,调整运输结构之后的物流成本也将明显下降。
       此外,有计划的码头货种结构调整,彻底砍掉散杂货货种,也可为港口“添绿”。
       本世纪初,港口墟沟西作业区以木薯干等散货运输为主,白天“雪花”飘飘的情境时有发生,给港口周边环境与国企形象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
       如今,这种情境则一去不复返了。墟沟西作业区的滚装汽车、风力发电叶片等大件货物现已成为替代木薯干等高污染货种的有力补充。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示范港,连云港港绿色港口建设还得益于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
       在海上,由港口自主研发设计的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轮和“云港电拖二号”轮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实现了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高压变频船用岸电技术的研发应用,大大减少了港内船舶的油耗和碳排放,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在陆上,港口已应用152台纯电动流动机械,实现运行“零排放”。2023年初,连云港市首套电动重卡换电站也在港口正式投用。该换电站采用业界首屈一指的全自动换电模式进行电池更换,相较于充电模式效率提升20倍,轻轻松松就实现了港内集卡车运行“零排放”。
       此外,严格落实湾长制、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高频次开展增殖放流以及高质量修复湿地滩涂都让“海港蓝”更添“生态绿”。
       如今的连云港港“一港四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如海州湾畔的一颗“生态明珠”熠熠生辉。

 

2023111817481766.jpg

 

       发展变得更“突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连云港港的发展,被赋予国家使命,有了更高的追求。
       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这也给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的连云港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后疫情时代,在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连云港港围绕“陆海交汇”命题,努力践行“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发展理念,走上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康庄大道。
       港口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除了高质量开行海上巴士——“连申快航”,还全面深化与上海港“资本合作+业务联动”,集聚港口、航运、物流资源,与全球港航界共建共用共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发展成果。
       仅今年前10个月就新辟航线9条,打通了连云港港北上俄罗斯远东与北冰洋、南下泰越与斯里兰卡的水运通道,国际枢纽海港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连云港港海上已开辟近远洋航线88条,可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
       在通江达海、内联外畅的道路上,连云港港一手牵着“大海”,一手挽着“内陆”。
       3月23日,连云港港成立集团河南营销中心,成立以郑州为中心、辐射河南全域的市场服务营销网络,依托陇海兰新铁路打通河南至连云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通道”,全力打造陇海线上最佳出海口。
       “连云港至郑州、重庆、合肥海铁联运通道相继开通,至徐州班列加密实现周班开行,徐州班列加密实现周班开行,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集装箱事业部总经理何浩表示,如今,港口已拥有海铁联运主要通道累计24条,可直达兰州、敦煌、郑州、巩义、洛阳、成都、伊川等站点。

       1992年12月1日,首列国际集装箱列车从连云港开往中亚、欧洲,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此后,21年间,连云港跨境运输业务稳步发展,国内占有率高达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过境运输第一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连云港港与哈国铁合作抢抓发展机遇,先后合作经营中哈基地与建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经过多年发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发展成为亚欧过境班列的重要集结中心。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已建成中欧班列的重要换装基地。如今,双方拟合作共建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也蓄势待发……
       依托“一带一路”双枢纽建设,连云港中欧班列形成覆盖中亚五国、蒙古、西亚、欧洲的运输格局,满载率、重箱率基本达到100%。中亚地区的矿产、粮食等优势贸易商品80%以上通过连云港口岸集散分拨。
       前10个月,连云港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76列,同比增长9.8%,超序时进度51列。无论是在开行规模、货源组织,抑或是在国际中转功能方面都展示出强大生命力,有效保障了国际产业供应链稳步畅通。
       “如何发挥港口区位、功能、政策等叠加优势,做好班列和海运的‘保媒人’,依托自贸区港口片区创新禀赋,以多式联运新业务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达到降本增效、货畅其流的目的,是当下‘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港航发展部副总经理邓明华说。
       将铁路单融合海运单相关功能,港口通过手续前置办理以及系统间无缝衔接,进而驱动单证作业及生产作业各个环节一体化运作,实现了集装箱铁水全程联运,国际过境集装箱业务‘船车(站)直取’零等待模式由此诞生,让国际集装箱过境时间由原来的4天以上,缩短至1天以内。
       近年来, “保税+出口”混拼、 “海铁空”联运、“集改散、散改集”等一系列、一大批新模式、新业务,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开花……探索铁路笼车运输过境汽车监管创新模式、在铁水联运领域研究率先突破“一单制”运单物权问题、推进海铁联运上海内支线一体化报关……一个通道“紧密联通”、货物“高效换乘”、业务“一站到底”的“海运+班列”优质服务体系在连云港港不断走向成熟。

 

2023111817483592.jpg

 

       回眸过往,华丽蝶变。
       从1933年默默无闻的小码头,成长为智慧化、绿色化、精益化的国际枢纽海港。
       展望前方,再绘新图。
       向海图强的云港“弄潮儿”,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港港”的明天定会无比辉煌!